东亚飞蝗(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)

可可可可 -60秒前 50 阅读

本文目录一览:

东亚飞蝗与黏虫迁飞的区别

1、东亚飞蝗是群居型迁飞。黏虫是季度型迁飞。东亚飞蝗迁飞特点: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,密度大了以后,个体间相互接触,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。粘虫一年迁飞4次春季和夏季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,秋季回迁时。

2、群迁区别、海拔高低。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,密度大了以后,个体间相互接触,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。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,迁飞多发生在羽化后5—10天、性器官成熟之前。迁飞时可在空中持续1—3天。

3、生活习性的不同:蝗虫:蝗虫的特点在于周期性的种群大爆发,并能长距离迁飞。蝗虫从散居个体转变成喜欢群体生活的个体,是飞蝗形成大规模群体、长距离迁飞和成灾的重要原因。

4、生活习性不同 蝗虫的特点在于周期性的种群大爆发,并能长距离迁飞,蚱蜢则没有集群和迁移的习性,常生活在一个地方,一般分散在田边,草丛中活动,吃的是禾本科植物,所以也会对水稻和豆类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。

5、在大气环流改变之后,黏虫等迁飞性害虫春秋往返迁飞的路径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,从而使害虫集中为害的分布区发生相应的变化。

6、迁飞(Migration)是指昆虫通过飞行而大量、持续地远距离迁移。迁飞是昆虫种的遗传特性,是一种种群行为。

东亚飞蝗的头式为

前口式。东亚飞蝗是飞蝗科、飞蝗属昆虫飞蝗下的一个亚种,体大型,绿色或黄褐色,匀称,头大而短,头顶宽短,头式为前口式,顶端钝圆。

东亚飞蝗为迁飞性杂食害虫。大致分布在我国北纬42°以南的冲积平原地带,北起河北,陕西以南,西至四川、甘肃南部均有发生。(1)形态雄成虫体长33~48毫米,雌成虫体长39~52毫米,有群居、散居和中间3种类型。

雄成虫体长33~48毫米,雌成虫体长39~52毫米,有群居型、散居型和中间型 三种类型,体灰黄褐色(群居型)或头、胸、后足带绿色(散居型)。头顶圆。颜面平直,触角 丝状,前胸背板中降线发达,沿中线两侧有黑色带纹。

怎样防治东亚飞蝗?

喷洒杀虫剂。可以用卡死克、马拉硫磷原油、来福灵等用于地面超低量喷雾。捕捉起来,然后杀死或丢掉,家里养有鸡鸭的也可以拿来喂鸡鸭。家里养鸡、鸭、鹅等家禽防治,鸡、鸭、鹅等家禽会吃蝗虫。

在蝗灾区,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,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。也可在山坡放养鸡、鸭、鹅等家禽防治。

东亚飞蝗的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:①防治适期:根据东亚飞蝗的发生特点和目前防治水平,应采取从蝗蝻出土开始,大搞带药武装侦察,巧打初生,堵窝消灭,对蝗虫主力应消灭在三龄扩散危害前。

⑶植树造林,改变蝗区小气候,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。 ⑷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,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,因地制宜,改变作物的布局,减少蝗害。 生物防治 ⑴在蝗灾区,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,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。

影响东亚飞蝗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

1、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动的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、迁入率和迁出率、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。(1)如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,那么种群密度增加;如果出生率小于死亡率,则种群密度减少;出生率等于死亡率,种群密度基本不变。

2、对蝗虫影响最大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、空气、水、土壤、湿度、温度等。

3、。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影响种群动态的食物、天敌和气候等,它们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、死亡率而影响种群的数量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因素可以导致种群密度的增大,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因素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下降。

4、生活习性的不同:蝗虫:蝗虫的特点在于周期性的种群大爆发,并能长距离迁飞。蝗虫从散居个体转变成喜欢群体生活的个体,是飞蝗形成大规模群体、长距离迁飞和成灾的重要原因。

5、引起蝗虫大发生的一个物理因素是干旱。东亚飞蝗在禾本科植物的荒草地中产卵,如果雨水多,虫卵或因水淹或因霉菌感染而大量死亡,因而不能成灾,只有气候干旱蝗虫才能大发生,所以我国历史上连年干旱同时伴随蝗灾。

6、细菌也有类似的情况,繁殖过多时它们的代谢产物就将限制数量的再增加;密度降低时,这些代谢产物少,就不足以起抑制作用,因而数量又能上升。

东亚飞蝗(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)

东亚飞蝗有什么习性?

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,迁飞多发生在羽化后5—10天、性器管成熟之前。迁飞时可在空中持续1—3天。至于散居型飞蝗,当每平方米有虫多于10只时,有时也会出现迁飞现象。

蝗虫的成虫生活习性:成虫与蝗蝻都是夜伏昼出,无明显趋光性。当飞蝗蝻密度大时,由于相互感觉而形成条件反射,加剧活动,蝗蝻容易形成群聚、静伏、拥挤,然后向某一方向跳跃群迁。蝉大多分布在热带,栖于沙漠、草原和森林。

蝗虫的运动方式有跳跃、飞行以及爬行三种。它是典型的节肢动物,有发达的后足适于跳跃,也可以通过振翅飞行运动。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,也可以借助爬行进行运动。

龄以上在裸地或浅草地群集。密度大时形成群居型飞蝗,群居型若虫和成虫有结队迁移的习性。旱年可造成秋蝗大发生,第二年常形成夏蝗严重为害。

东亚飞蝗的介绍

1、东亚飞蝗危害较大的有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,一年有两代,第一代为夏蝗,第二代为秋蝗。雌性体型比雄性大,雌性体长9-2厘米,体表为黄褐色,头大而短,头顶较圆,有六条腿,复眼为长卵形。

2、蝗虫是直翅目蝗亚目蝗总科昆虫的统称,中国有600多种,为害性大的有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。学名manilensis(Meyen)属直翅目,蝗总科。

3、东亚飞蝗,别名蚂蚱、蝗虫,为迁飞性“杂食性大害虫。东亚飞蝗属昆虫纲,直翅目,蝗科。据统计,蝗总科共有223个属,859种。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,一年为两代,第一代称为夏蝗,第二代为秋蝗。

The End
上一篇 下一篇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