矢尖蚧(矢尖蚧图片)

可可可可 -60秒前 43 阅读

本文目录一览:

柑橘矢尖蚧的形态特征有哪些?

腹末性刺针状。  卵椭圆形,长0.2mm,橙黄色。  若虫 1龄草鞋形,橙黄色,触角和足发达,腹末具l对长毛;2龄扁椭圆形,淡黄色,触角和足均消失。蛹长,长1.4mm,橙黄色,性刺突出。

矢尖蚧的雌介壳箭头形,长5~4mm,棕褐色至黑褐色,第二次蜕皮壳位于介壳前端,黄褐色,介壳背面有明显纵脊,其两侧有许多向前斜伸的横纹。雌成虫橙黄色。

虫体上被有粉状、绵状或丝状等蜡质分泌物,或被胶质,或由若虫的蜕皮和蜡质胶合而成的各种形状的介壳,或虫体裸露。如吹绵介壳虫被有白色蜡粉,堆蜡粉介壳虫体背被有白色绵状蜡质分泌物。

受害严重的嫩叶扭曲变形。由于它主要以雌成虫越冬,次年代发生较整齐,故化学防治的重点应放在代2龄期。若虫口不多时也可在第二代喷药防治危害果实。

)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.3~0.4毫米,椭圆形,鲜红色。体背有瘤状突起,其上生白色刚毛。足4对。雄成螨体长0.33毫米,后端略尖,呈楔形。卵直径0.13毫米,扁球形,初产时鲜红色后渐退色。

矢尖蚧(矢尖蚧图片)

矢尖蚧的简介

1、成虫雌介壳箭头形,常微弯曲,长2—4mm,棕褐至黑褐色,边缘灰白色。前端尖、后端宽,2龄蜕皮壳黄褐色于介壳前端,介壳背面中央具l条明显的纵脊,其两侧有许多向前斜伸的横纹。

2、矢尖蚧远距离传播是通过苗木运输,近距离传播靠树冠相互接触、风吹落虫叶及人为活动。矢尖蚧在一个地区初发阶段星点发生于树冠的下层和内层荫蔽部分,以后逐渐向上、向外蔓延。

3、雄介壳狭长,长1.2—1.6mm,粉白色棉絮状,背面有3条纵脊,1龄蜕皮壳黄褐色于前端。雄成虫体长0.5mm,橙黄色,具发达的前翅,后翅特化为平衡棒。腹末性刺针状。  卵椭圆形,长0.2mm,橙黄色。

4、幸福树叶片上白色絮状物是介壳虫。在高温高湿、通风透气不良的条件下,特别是秋冬季长时间搁放于棚室期间,其茎干及叶片上,易出现介壳虫危害。

5、简介:蚧虫,又名介壳虫。介壳虫是柑桔、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,常见的有红圆蚧、褐圆蚧、康片蚧、矢尖蚧和吹绵蚧等。介壳虫危害叶片、枝条和果实。

柑橘矢尖蚧的防治技术?

1、培养树势,提高树体自身抗虫性。结合冬剪,在4月份以前及时剪除虫枝、荫蔽枝、干枯枝,集中焚烧,减少虫源。改善柑橘园通风透光条件,减轻危害,在盛果期经常查园。及时防治,减轻矢尖蚧对果实的危害。

2、若虫口不多时也可在第二代喷药防治危害果实。防治柑橘矢尖蚧用药须知施药指标为:有越冬雌成虫的去年秋稍叶片达9%-10%或2个以上小枝组明显有虫或少数叶片出现枯焦。

3、%乙酰甲胺磷1500~2000倍液,喷用后1个月对矢尖介的防效在90%以上,主要用于防治低龄幼介,对成介防效较差。四是矿物油。

4、蚧类 常用药剂阴噻嗪酮、杀扑磷、苦参碱 烟碱、乐斯本、机油乳剂等。药物防治重点时期:矢尖蚧为第一代若虫期,红蜡蚧为幼虫期大量上梢为害时期(一般为5月上、中旬至6月中旬),吹棉蚧为幼虫盛发阶段。

5、蚧类 常用药剂阴噻嗪酮、杀扑磷、苦参碱+烟碱、乐斯本、机油乳剂等。药物防治重点时期:矢尖蚧为第一代若虫期,红蜡蚧为幼虫期大量上梢为害时期(一般为5月上、中旬至6月中旬),吹棉蚧为幼虫盛发阶段。

6、柑橘介壳虫种类多(我国约有55种),成虫有蜡壳保护对药剂抵抗能力强,防治困难,抓住4-5月的若虫期防治非常关键,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现在危害较重的几种介壳虫是:矢尖蚧、吹绵蚧、褐圆蚧、黑点蚧和红蜡蚧。

The End
上一篇 下一篇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