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麦粘虫(小麦粘虫用什么药好)

可可可可 -60秒前 37 阅读

本文目录一览:

黏虫有什么特点?怎样防治?

粘虫蛾有很强飞翔力,夜间活动,能作远距离集群迁飞,并具有春季由南向北,和夏季由北向南的季节性南北回迁特点,因此造成各世代区主要为害世代和为害作物的不同。

玉米粘虫典型危害症状:粘虫主要啃食玉米的叶片。1~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,3龄以上幼虫啃食叶片,会把叶片咬成很多缺口;暴食阶段(5~6龄期)暴食时,会吃光大部分叶片,只剩叶脉。

(4)生物防治。应用苏云金杆菌、黏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杀虫剂,防治效果较好。

小麦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是什么?

小麦的主要虫害有:麦蚜、麦蜘蛛、小麦吸浆虫、麦叶蜂、黏虫和地下害虫(蛴螬、蝼蛄、地老虎、金针虫)。麦蚜 麦蚜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,从小麦苗期到乳熟期都可危害,刺吸小麦汁液,造成严重减产。麦蚜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病。

(1)小麦拔节后,每隔3-5天到麦田随即抽取50-100棵植株,调查蚜虫和天敌数量,当百株蚜量超过500头,天敌与麦蚜比在1:150以上时,即需防治。 (2)防治时,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(25克/升)2000倍液,或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。

小麦吸浆虫:吸浆虫主要生活在土壤中,在短时间内会出来危害麦穗。防治时可在4月下旬用50%辛硫磷或40%甲基乙硫磷治疗,每亩使用250克配成毒砂即可,这样的防治效果比较好。

小麦的黏虫有哪些形态特征?

(1)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~20毫米,翅展36~45毫米,头、胸部灰褐色,腹部暗褐色,前翅中央有淡黄色圆斑及小白点1个,前翅顶角有一黑色斜纹,后翅暗褐色,基部色渐淡,缘毛白色。雄虫体稍小,体色较深。

(1)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~9毫米,雌蜂较大,雄蜂较小,体黑色而微有蓝色,前胸背板、中胸背板前盾片、翅基片赤褐色,翅膜质、透明,头部有网状花纹,复眼大,雌蜂腹末有锯齿状产卵器。卵肾形、淡黄色,长8毫米。

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—17mm,翅展36—40mm。头部与胸部灰褐色,腹部暗褐色。

身体形态:黏虫幼虫身体呈长椭圆形,头部较小,体色多为白色或淡黄色,背部有一排黑色斑点。叶蜂幼虫则呈短而粗的柱状或塔形,体长约为1到8毫米,体色多为白色或淡黄色。

怎样防治小麦黏虫?

防治方法:百株幼虫10头或每平方米5头时需防治,用90%晶体敌百虫1000~1500倍液,50%马拉硫磷乳油1000~1500倍液,或90%晶体敌百虫加40%乐果乳油等量混合液1200~1500倍液喷雾。

我国登记用于防治麦田黏虫的生物杀虫剂主要有苦参碱、烟碱、苏云金杆菌(Bt)等。(1)苦参碱·烟碱制剂为2%苦·烟乳油,使用剂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9~17克,即每亩使用制剂50~65毫升,对水进行喷雾。

防治方法:(1)生物诱杀成虫。利用成虫(夜蛾科)其成虫交配产卵前需要采食以补充能量的生物习性,采用具有其成虫喜欢气味配比出来的诱饵,配合少量杀虫剂进行生物诱杀。

小麦黏虫的发生有哪些规律?

1、发生规律:(1)世代。一年发生世代数全国各地不~,东北、内蒙古一年发生2~3代,华北中南部3~4代,江苏淮河流域4~5代,长江流域5~6代,华南6~8代。

2、小麦吸浆虫的生长发育规律 小麦吸浆虫是世界性害虫,一年一代或多年一代。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冬、越夏。春季小麦返青后,当10公分地温达到10℃左右时幼虫结束休眠,移到土表层化蛹。

3、一般水浇地、前茬小麦多肥密植的田块以及管理粗放、杂草丛生、疏于防治的地块,由于食源充足,温湿度适宜,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,田间虫口密度就大,危害相对就重。

4、在密植、多肥、灌溉条件好、生长繁茂的小麦、谷子、水稻田或荒草多的玉米、高粱地里粘虫发生较多。天敌的影响:粘虫的天敌较多,有蛙类、蚂蚁、步行虫、蜘蛛、草蛉、粘虫绒茧蜂,粘虫确须寄生蝇、索线虫及粘虫白星蜂姬等。

The End
上一篇 下一篇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