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负泥虫(水稻负泥虫幼虫)

可可可可 -60秒前 37 阅读

本文目录一览:

水稻负泥虫的为害症状、识别特征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

1、幼虫近梨形,背部明显隆起。有害症状 这种昆虫主要发生在水稻苗期。它与成虫和幼虫一起以叶子为食,沿着叶子的叶脉以叶肉为食,形成许多白色的垂直和水平条纹。严重受损的稻苗被烧焦、折断,甚至整株都死了。

2、负泥虫主要以幼虫和成虫危害水稻,它们会沿叶脉取食叶肉,导致叶片上出现白色纵痕,严重的可能会使全叶变白,出现缺苗现象。受害重的稻苗甚至会全株枯死,即使没有死也会造成晚熟。

3、水稻负泥虫为害特点成、幼虫食害叶肉,残留叶脉或一层透明表皮,受害叶上出现白色条斑或全叶发白枯焦,严重时整株枯死。

4、水稻受到泥包虫(负泥虫)的危害需要进行防治,否则其长势会受到抑制,甚至会造成减产。水稻负泥虫一般可在幼虫或成虫期喷药防治,用药方法如下:每公顷田块用1500-2250克90%晶体敌百虫兑适量清水,然后进行喷雾。

水稻负泥虫用什么药好

水稻负泥虫用杀螟松药剂比较好。目前防治稻负泥虫仍以药剂为主。根据田间调查以成虫大量交尾而尚未离开秧田时,施药效果最好;本田期施药则掌握在幼虫盛孵期。主要的药剂为50%杀螟松800倍液。

防治负泥虫可以用80%敌敌畏乳油,亩1500-2250毫升,加水喷雾。或用50%杀螟硫磷乳油,亩1125-1500毫升,加水喷雾。

为控制危害,当负泥虫卵孵化率达到70-80%时,及时喷药防治。防治药剂可选用50%杀螟丹可溶性粉剂75-100克/亩,或40%毒死蜱乳油75-100毫升/亩,或70%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-6毫升/亩,或0.5%印楝素乳油150-200毫升/亩。

水稻负泥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是

(1)发生世代:中国各地均一年发生1代。(2)越冬及虫源:以成虫在稻田附近背风向阳的塘边、沟边的禾本科杂草丛及其根际土缝越冬。以在芦苇、茅草及其切口内占多数。越冬时常有群集性。

稻负泥虫的发生规律:稻负泥虫1年发生1代,以成虫在田埂、渠边等背风向阳处越冬。第二年春天,越冬成虫先在田边杂草上为害;水稻插秧后,迁移到水稻上为害,成虫在叶面近叶尖处产卵。

水稻负泥虫每年发生一代,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区,尤其是在沟谷稻田。成虫在稻田背风、阳坡、山脊、沟旁石、杂草和根际越冬。5月上旬成虫迁入稻田,5月下旬产卵,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幼虫为害高峰期。

在光下,叶子上出现白色条纹,在重下,稻田枯萎发白。而且水稻的生长会延迟,植株会矮。一旦发生,水稻产量将减产5-10%,严重时减产20%以上。

水稻的稻负泥虫要怎样防治?

在防治负泥虫的时候,我们可以为它使用氯氰菊酯、吡虫啉、敌百虫、敌杀死等药剂进行防治,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。小编点评:负泥虫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,如果养护不当非常常见。

水稻如果感染了负泥虫,应该及时对它进行喷药处理,药剂大家可以选择新一代的六夫丁。除此之外,大家还要做好防治工作,最好将它过冬场所的杂草都清理掉,这样可以减少虫源。

与其他农药相比,水稻负泥虫特效药具有较高的效果和安全性,可以在水稻生产中广泛应用。但同时也要注意使用方法,按照说明书正确施用,避免使用过量或错用。

水稻负泥虫影响产量,水稻负泥虫的防治方法有很多。水稻负泥虫,鞘翅目叶甲虫。又称稻叶甲,俗称牛粪虫、猪粪虫、背粪虫、猪粪虫。

水稻负泥虫在北方稻区每年发生1代,以成虫在田边、路边等杂草间、浅土层内越冬,常几十头聚集在一起。5月上旬,越冬成虫开始取食杂草。6月中、下旬转移至稻田为害并产卵。7月上旬是幼虫高峰期,为害水稻。

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水稻负泥虫的为害症状、识别特征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内容,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做好该虫害的防治工作。为害症状水稻负泥虫主要为害水稻,成虫、幼虫均取食叶肉,留下叶脉和一层透明的表皮。

水稻的稻负泥虫有哪些形态特征?

1、负泥虫科(Crioceridae Latreille, 1804)是节肢动物门(Arthropoda)、有颚亚门(Mandibulata)、六足总纲(Hexapoda)、昆虫纲(Insecta)、有翅亚纲(Pterygota)、鞘翅目(Coleoptera)、叶甲总科(Chrysomeloidea)的一科。

2、负泥虫俗称背粪虫,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水稻苗期和分集期的叶片。成虫将秧苗叶片吃成纵行透明的条纹和丝状;幼虫吃叶片上表面和叶肉,严重时叶片灰白干枯,叶尖逐渐枯萎。通过清除杂草,消灭越冬成虫,减少虫源的方法进行农业防治。

3、叶鞘内壁变色后,外壁则隐约出现众多褐色点和暗斑,以后斑点显露,或互相连合,色渐加深,严重时整个叶鞘外壁全部变黑褐色。被害稻株的穗梗有时呈弯曲状,颖壳被害亦变褐色,秕谷多,稻穗不勾。

The End
上一篇 下一篇

相关阅读